2000年,五个常任理事国领导人在峰会上。从左至右:英国首相东尼·布莱尔、美国总统比尔·柯林顿、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法国总统贾克·席哈克和俄罗斯总统弗拉迪米尔·普丁
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中,确立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法国、中华民国、苏联、英国和美国。自那以后发生了两次席位变动,尽管这些变动没有反映在《联合国宪章》第23条中,因为它没有进行相应的修改:
中国的席位最初由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代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行宪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并于1949年退迁台湾,中国共产党控制了中国大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包括其在安理会的席位。[4]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续声称对整个中国(包括台湾)的法理主权。[5][6][7]然而,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联合国会员国在多数时间逐渐减少。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被承认为苏联的合法继承国,包括其在安理会的席位。
此外,法国于1946年将临时政府改革为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后来于1958年改革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两者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保留了法国的席位,因为其国际地位或承认没有变化,尽管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许多海外属地最终独立。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二战中的战胜国,自那时以来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它们每年都与印度和德国一起在各国国防预算列表上名列前茅;2011年,它们在国防上的总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60%以上(仅美国就占40%以上)。它们也是世界前十大武器出口国之一,是仅有的五个被《核武禁扩条约》正式承认为“核武器国家”的国家,尽管还有其他已知或认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