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2024年8月10日又到一年七夕时。
七夕节,现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这一天,人们会约会、互送礼物、共度浪漫时光等等,但又不是单纯的情人节,七夕节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什么是七夕节?起源于何时?有哪些习俗?下面跟着顿悟阁小编一起来了解。
一.什么七夕节
七夕节是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据古代文史记载,七夕主要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是传统节日之一。
七夕节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在中国民间爱情神话故事里,七夕是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日子。
在传统文化中,七夕象征着爱情、亲情、友谊等美好的情感,具有祈福、乞巧、追求幸福生活等寓意。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二.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而来。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上古时期,织女星被视作秋季来临的季节星象,牵牛星被视为天文时间变化的标志,两星受到了古人的关注、崇拜。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
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这是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后来,古人观测天象,将牵牛星与织女星人格化而演绎成一对夫妻,衍生出牛郎与织女的爱情神话故事。
相传,牛郎是天上的牛星,织女是织女星,牛郎与织女相爱,织女私自下凡和牛郎结为夫妻,生活幸福美满。后来被玉皇大帝知道,为了维护天界秩序,将织女带回了天上。
牛郎伤心欲绝,决定去寻找织女。他借助一头魔法牛的力量,成功进入了天界。然而,天帝并不同意他们团聚,他在天河上划出一道银河,将牛郎和织女隔开。
牛郎和织女每年只能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他们会在银河喜鹊桥上相会一次。这一天被人们称为七夕节,
由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七夕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三.七夕节的演变
“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不过这一浪漫故事也经历了千百年来的演绎。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诗经》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战国末期秦朝初年,民间广为流行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故事,在战国时代秦简《日书》中记载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同时,民间以七夕为婚嫁禁忌日。
两汉时期,七夕由禁忌日转变为良辰吉日,“七夕节"开始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逐渐演变为男女的良宵欢会。七夕节定在了七月七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增加了祭拜牵牛、织女星,守夜许愿,祈求福寿、子嗣的乞巧节俗。
到唐代,宫廷内外流行七夕乞巧。宫廷还为此专门设立主管进献七孔针的机构。女性在乞巧活动前,要举行拜星仪式,对月许愿求子、求恩爱、求心灵手巧等愿望。
宋代,增加“喜鹊因架桥被踩秃头”的情节,使得牛郎织女的传说更加完善。并且民间丢巧针、穿针乞巧等风俗更流行,还设“乞巧市、乞巧楼”专卖巧果等食品。
元代,乞巧节,被称为“女儿节”,宦官、士人会搭建大棚,邀请亲眷、小姐、女流参加巧节会。
到了明清,过七夕节更加普遍。京城内外形成“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的投针于水的乞巧风俗,同时,出现老百姓用乞果或花果用来祭拜牵牛星、织女星的风俗。
随着一代代民间创作者的加工,织女、牵牛的故事越传越广,七夕也随之成为一个隆重的节日。
到现代社会,七夕节已经演变成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浪漫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约会、送礼物、聚餐等方式表达情感,庆祝爱情。
三.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是乞巧活动。正如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女子之间相互显示针线活的技巧。包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等风俗。
(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即女子比赛穿针引线,看谁穿得最快、最巧。穿得最快的被认为是最有智巧的。
这个活动源远流长,古代女子通常会在七夕这一天,向织女星乞求智慧和技能,因此,这个活动也被称为“乞巧”。
(二)喜蛛应巧
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概起于南北朝之时。就是把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打开盒盖观察蜘蛛在盒中的织网情况,如果织得又圆又密,那便是巧兆,姑娘能获得圆满的爱情。
(三)投针验巧
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就是把针投入事前曝晒的水盆中,并以水底针眼的正斜方判断巧拙。
(四)拜魁星、拜织女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民间流传,七月七日这一天,男的会拜魁星,女的会拜织女。
因为魁星君主管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男的都会在这一天祭拜魁星君,祈求能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女的会准备丰富的供品,仰望星空,进行祈祷和祭拜。
古人认为,织女星主管人间女工等事务,人间女子向织女星乞巧,是希望织女,赐予她们智慧、巧艺和美好姻缘。
(五)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在七夕节当晚,人们会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中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六)还有吃巧果、食巧饭等风俗。巧果是一种专门为七夕节制作的传统糕点,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物,吃巧果,是希望自己能像巧果一样甜蜜和幸福 。
总之,七夕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风俗。通过这些丰富而有趣的风俗活动,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四.流行过七夕节的国家
七夕节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穿越千年,传承到现在,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标志之一。
七夕节,不仅传承与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也在走向世界,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机会。
2006年5月,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受中华文化影响,在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也有过七夕的传统。
韩国,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双手。七夕另一重要事宜就是祭祀,进行祈求平安、粮食丰收的祭祀活动。
日本,日本的“七夕节”源于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与爱情无关,而是祈求姑娘们能够拥有一身好手艺。
在七夕会举行七夕祭。每年会举行相扑节会、七夕立花会、御洗手祭、恋爱成就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会有很多情侣穿着和服去参加。
越南,在七夕会拜祭,越南的七夕是纪念和祈祷死者的日子,祭拜死去的亲人,帮助逝者灵魂超度。
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也开始流行起过七夕节。
虽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但是七夕节都是美好的象征,乞求实现美好未来的愿望。
七夕节提醒我们,要珍惜爱情和家庭。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追求物质而忽视情感。七夕节,让我们重新审视爱情与家庭的重要性,学会珍惜与关爱身边的人。
金风玉露时,乞巧望秋月。在这清秋入弦,秋月如生的清秋季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预祝:七夕快乐!
记得文末点亮在看,赞下顿悟
节日文化知识👇
·腊月文化 | 农历十二月为何称为腊月?腊月有哪些习俗?
·数九知识 | 古人为什么数九?怎么计算的?
·元旦节 | 元旦节有何来历?有啥习俗?
·春节文化 |春节有何来历?有啥礼俗?中国春节在世界的影响力如何?
·情人节|520是啥?有啥来历?有什么含义?
·正月文化 | 为何农历初一叫正月,又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 | 元宵节有何起源?又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 | 清明节的来源,有啥习俗与禁忌?
·冬至节| 冬至节有何来历?各地风俗有啥不同?
·妇女节 | 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劳动节|“五一”劳动节是怎么来的?有啥意义?
·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哪年确立的?有啥积极意义?
·母亲节|母亲节最早起源于何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端午文化 | 端午节为啥要吃粽子?有何来历?
·儿童节 | 儿童节有啥来历?为什么要设立在6月1日?
·父亲节 | 父亲节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有何来历?
·建党节 | 党的诞生纪念日为何定在7月1日?是谁提出来的?节日习俗有啥?
·小暑知识 | 小暑节气有啥来由?有哪些习俗?小暑如何养生?
·大暑知识 | 大暑有何来历?气候特点如何?如何养生?
·三伏知识 | 什么叫三伏天?有何来历?气侯特点如何?有哪些习俗与禁忌?
·“七七事变”纪念日 | 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七七事变?有何历史意义?
·八段锦知识| 什么是八段锦?起源于何时?练习八段锦有哪些禁忌?
·建军节知识|建军节为何定于8月1日?有啥来历?有何历史意义?
四川游玩景点👇·四川游记 | 走进鱼凫湿地,了解鱼凫来历
·四川游记 | 走进文昌文化发祥地 ,朝拜七曲山大庙。
·陈家桅杆 | 走进深藏温江的清代豪宅,参观许多人不知道的古建筑遗迹
·杜甫草堂 | 重游诗圣成都故居
·乐山大佛 | 陪父亲到乐山看大佛
·峨眉山 | 陪父亲朝圣峨眉山
·成都武侯祠 | 陪父亲拜谒汉昭烈庙
·青城山 | 三游青城前山,感悟道家历史文化
·2024成都世园会 | 走进国际园艺展区,欣赏异国园林文化
·2024成都世园会 | 走进中国园艺展区,游览不同城市的园林景观
·2024成都世园会 | 走进天府人居展区,看大四川园艺景观
·2024成都世园会 | 逛世园会成都国际友谊馆,看成都国际朋友圈
关注顿悟阁公众号,了解更多👇👇👇